蔬菜,玉米,小麦,牧草,大豆,单拎出来都可以作为一个研究方向。
而且要配合郭阳现有的育种速度的话,每个团队配备的人数少不了。
郭阳略微琢磨了下。
研究团队得10个以上,主要的玉米、牧草、蔬菜、大豆等团队的研发人数还不能少。
先达到国内顶尖,天禾种业的研发人数占比得达到15%以上,这至少就是一两百号人。
每个领域还都得有一领军人物,未来还的继续扩张。
真是庞大的人才需求。
从实验室出关后,郭阳就留在了集团总部,领着一帮人设计起了商业化育种平台。
最终,经过一系列的考量。
郭阳决定整合集团现有的研发资源,投资1亿元人民币,注册成立天禾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。
建设生物技术、传统育种、中试评价三大平台,从资源创新到品种审定全过程,建立嘉禾的商业化育种体系。
唯一麻烦的点在于人才的邀请,真正的育种人才十分难得。
育种是一项很苦的工作,许多学育种的大学生怕吃苦改行做其他专业。
从高校招聘的学生大都因为太苦,最后又选择了离开育种行业,并且有经验的育种人才更多集中在科研院所。
从科研院校挖人是件极其痛苦的事。
业内有句话,做农业科研的不一定是匠人,但一定是‘犟’人,就如同茅厕边上的石头,又臭又硬。